东南亚在线观看 林徽因与徐志摩:初见如梦人生若只如初见
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,众所周知,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都举足轻重。
如果评价一个人,要看两个方面:事业成就与品行修养。林徽因在事业上的成就堪称卓越,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,在中国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然而,我们对名人的关注往往不仅仅局限于他们的成就,更关心他们的私生活。我们想知道他们的婚姻状况、情感纠葛、子女情况,甚至是否有出轨或离婚,这些反倒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。
从绯闻角度看,林徽因也曾被描绘成“狐狸精”般的人物。
林徽因的气质、才华和美貌,使得许多才子为她倾倒。在她众多“绯闻男友”中,不能不提的就是徐志摩。那是林徽因的初恋,从今天的视角来看,他们就像两条交汇的线,虽然会相遇,但未曾走到一起。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
初次相遇
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21年,当时林徽因只有16岁,地点在英国。
那时徐志摩正在英国留学,已年满24岁。他在英国期间写下了经典的《再别康桥》,留下的不仅是这首诗,更有对林徽因的深深思念。
徐志摩在后来的《猛虎集序》中提到,在二十岁之前,他与诗歌毫无关系。而遇见林徽因,激发了他新的创作热情,也让他对爱、自由、美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在遇到林徽因之前,徐志摩觉得世界如此无趣;而遇到她后,他开始相信世界变得精彩纷呈。
抽离
林徽因对徐志摩自然心生好感,那个时候的少女心,仿佛从未遇到过如此谈吐不凡、英俊潇洒的男子。徐志摩的非凡气质,似乎让一切都围绕着他旋转,林徽因难以抗拒。
林徽因曾说:“我做着许多女子的梦,却每天阴雨绵绵。我没有认识一个男友,也没有哪个聪明人陪我玩——现实中遇到的人,没有一个像我幻想的那样浪漫,还伴随着一堆琐事。”
但这一切在遇见徐志摩后,发生了天壤之别。徐志摩的浪漫、多才,让林徽因深陷其中。对于当时16岁的她来说,徐志摩就像毒药,一触即发,难以忘怀。
这样的相遇、相知、相爱,对少女林徽因而言,是梦想中的爱情。然而,现实远比梦更残酷——
徐志摩已有妻子,并且已有子女。
这样的现实让林徽因无法接受,她渴望的,是纯粹、浪漫、梦想中的爱情。
最终,她选择离开,不愿成为破坏别人家庭的人。这也是她从小受到的教育,作为才女,她不能也不会成为伤害家庭的第三者。
正如《再别康桥》中所写:“我轻轻的走,正如我轻轻的来。”
这样一段浪漫又凄美的爱情,想要抽身而退,需付出巨大勇气。痛苦的回忆或许终生难忘,林徽因也难以忘记徐志摩,但两人再无涟漪。
她为徐志摩留下一封信,上面写道:“我走了,带着记忆的锦盒,里面藏着我们的情谊与话语……请原谅我的胆怯,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……我已经放下帆,拒绝了海的诱惑,逃避那浪涛的拍打……”
她将自己比作一只船,不敢扬帆驶入汹涌的大海,而徐志摩就是那片大海。林徽因既不愿,也不敢涉足其中。
难忘
有人说男人对初恋念念不忘,其实女人同样如此。每个人心中,初恋都占据着特殊的位置——
难以忘记,却不敢再触碰。
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,难以磨灭,加上与她的相处,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……